【存实区域】双城经济圈——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

来源:上海仁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1-01-18

【存实区域】双城经济圈——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                 


导读:

 

      双城经济圈是我国传统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已经或者正在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本篇文章着重探讨双城经济圈的产业体系与科技创新。


    01  产业体系


      双城经济圈是我国传统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已经或者正在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       三线建设的产业基础:双城经济圈是我国三线建设重点布局的区域,除了成渝两市外,绵阳、德阳、自贡等都是当时三线建设的重要布点城市。通过“三线建设”,成都工业从弱到强,形成了以电子工业、机电为代表、门类相对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重庆也建立了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

  •       三次产业结构与全国近似: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四川省为10.3:37.3:52.4(其中,成都为为3.6∶30.8∶65.6),重庆市为6.6:40.2:53.2,全国为7.1:39:53.9。

  •       集约发展水平较低:根据我们对几大城市群每平方公里国土GDP的测算,粤港澳最高为19732元,长三角为7867元,京津冀为3889年,双城经济圈为3000元,长江中游城市群为2618元。

  •       产业竞合关系复杂:川渝两地的经济关系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一项2012-2015年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川企入渝投资、渝企入川投资分别占两省市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总额的16%和19%,川渝已互为对方最大的引进内资来源地,川渝两地相互投资涉及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业产业化、房地产、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但从产业结构分析和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在我国财政分税体制和政绩考核体制的影响下,两省市间的发展竞争大于合作,两地发展水平相当、产业定位趋同、项目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02  科技创新优势区域


 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科技资源积聚的区域,被赋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在未来的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

  •       西部科教资源中心:截至2019年两地分别有高校57所、65所,其中,3所985院校,7所211院校。两地高校在校生人数达97.2万人、90.8万人,约占全国的6%。除此之外,双城经济圈还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大批军工科研单位,技术储备丰富。
  •       研发投入水平不一:成都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持续高于全国,2019年为2.6%,全国为2.2%,重庆则为1.9%。从研发产出上看,成都、重庆每年发明专利授权数连续攀升,2019年分别达9,179件、7,000件,合计占全国比重3.6%。
  •       科技创新差距仍然明显:截至2018年底,双城经济圈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仅为长三角的1/3、京津冀的1/4;“双一流”高校合计仅10个,远低于长三角的35个和京津冀的41个;国家级孵化器45个,远低于长三角的292个和京津冀的119个;独角兽企业4个,远低于长三角的68个和京津冀的78个。
  •       加快共建全国科创中心:从现状看,成渝两地协同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为此,两地提出了一揽子合作举措,成渝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科创大走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创新平台正在统筹谋划中,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明确提出“一城一廊一高地”“一区一港一机制”的联动举措,共建科技创新中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