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略视角丨轨道交通行业专题(二)——八大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上海仁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0-08-19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轨道交通相关产业近两年迎来了新一轮爆发。根据仁略研究,轨道交通未来将呈现八大发展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





1、交通强国系列政策红利加持,轨交建设进入黄金“十四五”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稳健发展。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八纵八横主通道建设”高速铁路网宏大蓝图;2017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要求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即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2020年《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轨道上的长三角”。

       国家及地方正在有序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落地,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轨道交通新项目将密集开工,建设空间将显著上升,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将进入黄金“十四五”发展时期。


2、基建投融资体制加快改革创新,轨交融资渠道和模式趋于多元化


       随着轨道交通投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高负债、总体运行效率不高、线路亏损”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层面正在不断出台政策,旨在拓宽轨交投融资渠道,探索新模式,缓解轨交投融资压力。2015年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指出,拓宽铁路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财政部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将民营企业投资参与项目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求拓宽项目资本金来源,鼓励通过股权转让、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项目存量资产,丰富社会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专项债也可以用于轨道交通重大项目建设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专项债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


3、轨交PPP项目相继推进,投融资市场化预计进入深水区


       在国家逐步放开社会资本准入后,各地轨道交通PPP项目相继推进,各地政府联合社会资本方成立PPP项目公司,负责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特许运营。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轨道交通PPP项目包括杭绍台城际铁路(中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杭海城际铁路、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等。

       引入社会资本,对于地方政府当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压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能极大地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从实际运行来看PPP项目表现出很多不成熟不规范的地方,出现“项目无收益、不按照PPP协议运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信息披露不合规”等各种问题,导致地方政府隐形负债风险越来越高

       2017年开始,中央对地方开始强化债务监管,大力去杠杆,同时开始清理大跃进式PPP项目。2017年11月16日,财政部出台《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92号文)要求:严格入库标准、清理库中项目,重点是为了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纠正PPP中的不规范行为。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自92号文发布,2018年全国超过2000个PPP项目被清理出局,多省份叫停PPP投资模式。

       总体来看,国家对于PPP模式呈现政策规范和收紧态势。2019年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地方政府PPP项目实施条件,建立PPP项目支出责任预警机制,确保每一年度本级全部PPP项目从一般公共预算列支的财政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7%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的地区严禁新项目入库。


4、轨交TOD模式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沿线资源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项目开发融资模式,目前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等人口流量的交通枢纽区域运用广泛。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政府逐步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模式研究和试点。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综合开发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将土地综合开发投资及效益纳入铁路建设项目一并开展论证和财务评价,作为项目立项和开展可研的重要依据;合资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应充分利用股东各方优势以及区域市场资源,统筹推进铁路红线内、外土地综合开发”。

       “轨道交通+土地”模式可以缓解以地方政府主导的轨道交通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政策指引TOD发展。2018年8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意见》,明确今后铁路与站场周边的土地进行捆绑,实施土地综合开发。2019年,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杭衢铁路(建德至衢州段)项目土地综合开发试点方案》明确:以PPP模式投资建设,部分土地综合开发净收益用于省、市县政府对项目公司必要的可行性缺口补贴。同时明确浙江省轨道交通TOD模式以“先搞试点,择机推广”模式发展。2019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际铁路建设的通知》明确,城际铁路沿线一定范围土地由省、市共同实施综合开发。省、市合资公司土地综合开发收益全部用于弥补亏损,不足部分,按照城际铁路沿线收益反哺铁路运营的原则,由省政府铁路出资人代表沿线市人民政府确定补亏方式。

       TOD模式在落地过程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城市中心的车站由于周边开发价值高,地方政府将其用于城际铁路综合开发的意愿不太积极;对于城市相对边缘的车站,周边开发价值相对低,前期投入资金体量大,开发周期长,收益回报慢,不论是对于政府方、社会资本方,还是地产开发商,都是不小的挑战。“十四五”期间,在城市和交通统筹规划下,轨道交通TOD开发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5、普铁及高铁:“八纵八横”进入建设尾声,逐步迎来通车高峰期


       在经历两轮铁路投资建设高峰(2009-2010年、2014年至今)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主干道建设预计未来5-10年进入尾声,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铁里程约为3.5万公里,稳稳位列世界第一。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铁路线网格局。

       一般而言,我国铁路建设周期为5年左右。按照2014年开始的第二轮投资建设高峰,2019年开始逐步迎来通车高峰期。根据目前在建项目进度,京沈高铁、京雄高铁、沪通高铁、太焦高铁、连徐高铁、银西高铁、商合杭高铁等20余条线路预计将在2020年底前开通。以上高铁线路合计里程已经超过3000公里,实际开通高铁营业里程还会更多。

      伴随着中国第二轮通车高峰,动车采购高峰和车辆集中高级修阶段也将达到。根据国铁集团《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相关要求,机车在运行5-6年需要进行高级修,2013年-2015年是我国动车采购高峰期,因此2019年开始逐步进入动车组集中高级修阶段。


6、城市轨道交通:城镇化进程加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大中型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2019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城市客运总量34.6%,同年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比降低2.0%,城市出租汽车客运量同比降低0.1%。城市轨道交通的准时性、便捷性、安全性等特性是人们选择乘坐的主要原因。

       国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审批经历从下放到再收紧的过程。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简化了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然而该政策施行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包括因地方实际资金和能力不足,项目报批后因资金缺乏一再搁浅;因客流量与预期相差过大,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不佳等。2018年7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大幅提高了城市修建地铁及轻轨的条件,52号文实质不单是收紧,而是要求城轨分制式有序发展,要求各地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合理选择系统制式,控制工程投资,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效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达3.5万公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截至2019年底,我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累计有63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得批复,运营里程为6730.27公里,其中地铁5187.02公里,地铁运营线路里程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各地方政府新的规划出台,城市轨道交通远期里程将进一步提升。


7、城际铁路:城市群/都市圈时代到来,交通网“毛细血管”迎来高速发展窗口期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中国城市正在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时代。目前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0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19个城市群规划也全部编制完成,跨省城市群规划均已出台并实施。伴随着城市群建设的如火如荼,提高城市群内各个城市间的交通效率对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2019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作为畅通城市群-都市圈-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交通‘毛细血管’,将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

       城际铁路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城际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和周边市、县、区、乡、镇的交通重要基础设施,2020年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支持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支持重点都市圈编制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十四五”期间,伴随着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步实现以“交通建设”带动乡村文旅、乡村产业、特色小镇发展,,打造乡村经济建设核心竞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8、轨道交通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风起云涌,轨道交通产业正在把更多资源投入“智能化”领域,与无线通信、移动互联、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的“智慧交通”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1)轨道交通的前端设计和后端检修等环节,“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机器视觉等技术已在钢轨的无缝探伤、受电弓的磨损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2)基于大数据的轨道交通装备远程运维服务平台逐步建成。通过该平台能够实现对上千列动车组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测、远程可视和协同运维,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在国内无线通信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地铁方面,广州、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地铁系统均采用了TETRA(陆上集群无线电)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通过采用数字通信技术实现现有的综合监控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相融合,为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提供行车、电力以及环控的本地和远程调度服务,大幅改善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搭建智能轨道交通生态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构建智能产品体系、智能制造体系、智能服务体系、智能交通体系,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趋势,轨道交通行业将全面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