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略视角丨《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案例分析》——城乡一体化的产城融合之路

来源:上海仁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0-07-31

       在上期的文章中仁略介绍了新城区的产城融合模式,接下来仁略将选取典型的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示范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作为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的典型,上海市依托闵行区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既包括产业集群建设,又包含乡村振兴发展,使闵行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产城融合,最终将闵行建设成建成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环境优美、城乡融合、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功能区有机组合,生态宜居,科技创新中心,职住平衡。



一、闵行产城融合示范区概况


       闵行区是上海唯一一个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被赋予“推动功能区有机组合,促进职住平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的示范任务。

       闵行区隶属于上海市,位于上海市中部,总面积372.56平方千米,下辖9个镇、4个街道,常住人口为254.93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125.14万人。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520.8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3%,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和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四个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2.78亿元。

       闵行区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也是上海市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开放合作的门户地区。为深入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闵行区在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环境建设等方面大胆实践、创造经验,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更好地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更好地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职居趋向平衡、边界相对明晰的综合功能区。


二、产城融合路径


       在产城融合过程中,闵行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围绕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和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聚区的定位,着力推动功能区有机组合,着力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以统筹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破瓶颈补短板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和城乡融合发展。


       1.整体部署


       为了顺利推进产城融合建设,上海市发改委、市规土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进建设上海市闵行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助推闵行区驶入产城融合发展的快车道,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闵行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强化各级各类规划的统筹衔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主城片区单位规划、重点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更新等规划,加强可开发利用土地的统筹利用和布局优化,将助推产城融合的产业载体、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空间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促进各类用地和功能混合。


       2.区域定位


       闵行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上海长远目标,高起点谋划区域定位和发展能级:建成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环境优美、城乡融合、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闵行产城融合示范区聚焦产业转型、城乡一体、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等四个关键领域,构建建设指标体系,力求简便有效、突出重点地反映闵行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成效。


       3.空间体系


       形成“一带、两轴、四板块”的空间格局,构建“主城区(闵行部分)—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按照保护、保留、撤并三类方式,对乡村地区进行分类指引。规划建设虹桥、莘庄两个主城副中心、5个地区中心和若干个社区中心的公共中心体系,提升城市活力。在吴泾工业区等地区,划定19.6平方公里用地为战略预留区,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4.基础设施建设


       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完成报批,闵行主城片区中部、南部单元规划形成稳定方案,莘庄城市副中心完成国际方案征集,浦江新市镇总体规划完成批复。配合推进25项市重大工程建设,轨交15号线闵行段全线盾构区间贯通,轨交5号线沿线站点改造竣工,机场联络线西段工程开工。陈行公路、剑川路等4条区区对接道路竣工,联农路、翠钰路等16条“畅通路”完成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行动,开工5条、竣工1条。完成198区域建设用地减量化项目立项120公顷、验收100公顷。完成居住房屋动迁2445户、非居企业动迁196家,腾地面积8812亩。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新辟、调整19条公交线路,新增、优化停车泊位2.1万个。


       5.生态环境建设


       进行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苏四期消劣任务,全区劣V类水体占比降至5%以内;进行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建设绿地林地,建成淀浦河、新泾港片区42.4公里滨河绿廊,浦锦街道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村居垃圾箱房和集中投放点位改造,建成华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期。 


       6.城乡一体化建设


       (1)编制完成闵行区、浦江镇、马桥镇3个区镇两级村庄布局规划,制定落实乡村振兴实施意见、规划、方案及配套政策,革新村完成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荣获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2)制定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政策意见,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建设美丽乡村。

       (3)制定促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和农民长效增收工作意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生产保护区,完成地产农产品绿色认证率指标。

       (4)组建区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在上海优质大米评优推介活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5)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村级改革实现应改尽改,镇级改革全面完成,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7.民生保障建设


       (1)推进稳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技能提升等政策,帮扶创业,技能培训。

       (2)全面推行长护险试点,落实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城乡居保扩覆等工作。

       (3)出台全国首个孤独症援助体系地方性文件。增设养老床位、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助餐服务点,改造农村薄弱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床位,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服务资源,试点医养结合,成功申报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4)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全覆盖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8.住房保障建设 


       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加大租赁房建设力度,建设动迁安置房、保障房。制定落实全区老旧住房改造方案及配套政策。 


       9.教育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互联网+托育”服务,各街镇至少有1家普惠性托育机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100%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100%,学生学业水平保持全市前列,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一。获评全国8家之一、上海唯一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 


       10.医疗体系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评分居全市第一,实现千人口0.37名全科医生配置,“1+1+1”组合签约达到常住人口的33.3%、重点人群的63.2%。江川、七宝、吴泾挂牌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层分类推动医联体内涵建设,启动“复旦-闵行”康联体第二轮15个合作项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医保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 


       11.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形成高端产业引领格局,全力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大虹桥国际商贸带”和“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形成闵行“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南上海高新智造带 

       南上海高新智造带是闵行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其呈现“一湾落九子”空间布局: 

       “一湾”是指依托黄浦江第一湾的天然资源和浦江两岸的产业资源与城市功能,聚焦产业转型、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关键领域,打造辐射浦江流域的金色湾区,促进闵行区界内浦江两岸联动发展。

       “九子”是指按照园区规模、辐射能力、产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标准,重点打造九大产业功能区,形成“双城双谷、两镇三基地”的空间格局。“双城双谷”是指四个市级以上综合型产业功能区,包括莘庄工业区(智能制造城)、临港浦江园(国际科技城)、紫竹高新区(东方硅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方慧谷),这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将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形成强劲的产业带动效应和辐射力,积极打造国际一流园区。“两镇三基地”是指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包括吴泾时尚科技小镇(时尚)、马桥人工智能小镇(人工智能)、上海航天产业基地(高端装备)、零号湾全球双创基地(双创)、莘庄工业区向阳园工业互联网基地(工业互联网),将形成区域产业特色,打造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


       (2)大虹桥国际商贸带 

       大虹桥国际商贸带是以“七莘路—沪闵路”为发展轴,以虹桥、莘庄两个城市副中心为辐射源,带动七宝、九星、南方、吴中路、银都路、剑川路、浦江等七个重要商务区,形成“两仪伴七星”的空间布局:

       “两仪”是指虹桥、莘庄两个城市副中心。虹桥副中心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南虹桥商务区为配套,强化国际枢纽、国际商务、国际配套能力,增强闵行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莘庄副中心强化城市枢纽、城市服务、城市配套能力,推动莘庄商务区和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联动发展,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七星”是指围绕两个城市副中心,根据交通配套、区位、人口密度、发展基础及周边的发展环境,重点打造七个产城融合功能节点,包括七宝生态商务区、吴中路商务区、九星商务区、南方商务区、银都路商务区、剑川路商务区和浦江商务区,重点聚焦商务商贸、文化体验、城市配套与生活服务。


       (3)三智融合 

       按照新兴产业加速迭代、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闵行未来的产业选择突出“三智”特征: 

       一智——“智造”:指把智能制造作为建设“闵行制造”的主攻方向,加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成为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转变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二智——“智慧”:指充分发挥人的创意、艺术、时尚等新理念、高技能,通过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实现对传统产业和存量物业的价值提升,把闵行建设成为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智慧城区; 

       三智——“智能”:指在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同步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建设,加强开放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积极发挥闵行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枢纽龙头作用,真正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 


       (4)“4 4”并进 

       一“4”——军民融合引领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闵行将坚持高端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加快突破重点行业、重大装备、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自主品牌,着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打造多个千亿级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空间优化、联动融合示范四大工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上海制造品牌的核心承载区。 

       二“4”——四新经济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国际商贸、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等“四大产业”。闵行将充分发挥面向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国内外门户的区位优势,以全市六大重点区域之一的虹桥商务区区域为核心辐射源,对内促进闵行区域消费升级和商贸产业发展,对外全面提升辐射效应,促进服务业能级提升,同时围绕闵行自身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在金融、文创等领域,形成产业特色,打造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商务新闵行。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闵行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功能区组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提升、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其它地区的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树立了标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