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手记|合伙人模式流变梳理及动因浅析

来源:上海仁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0-03-23

近年来,合伙人概念愈发为大众所熟知,有别于传统的合伙人模式和定义,各种项目合伙人、事业合伙人、荣誉合伙人等新概念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各种合伙人机制创新也令人眼花缭乱。

一、合伙人模式

概而言之,可以将目前各种合伙人模式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合伙人模式、激励型合伙人模式、扩张型合伙人模式,分别概括其特征如下:


传统型合伙人模式。这一模式最吻合经典的合伙人定义,有别于公司制的资合属性,经典的合伙制更为强调人合,即合伙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责任共担,突出表现在合伙人之间的权力分配并非以财产性权力为基础(有别于公司制的权力分配以股权为基础),在公司治理和经营决策层面,更强调合伙人之间的相对平等地位。这一模式在传统的高技能性、经验依附于个人的行业最为普遍,如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传统投行等。最知名的例子莫过于2010年德勤意图收购罗兰贝格,罗兰贝格合伙人会议投票决定继续独立经营,拒绝了德勤的收购提议。


激励型合伙人模式。有别于传统合伙人模式的人合属性,激励型合伙人模式在企业内部的覆盖范围大大扩张了,所谓的合伙人头衔不再高高在上,以人才激励为主要目的,强调吸纳更多骨干力量在利益捆绑的基础上,以非股东或准股东的身份分享企业发展收益,具体应用中有以项目为单位的项目跟投合伙模式,也有以分红股为基础的多层合伙人晋级模式,各种变形不一而足,甚至也会叠加诸多荣誉性待遇,如经营参与或知情权,但核心让渡的还是经济性权力而非治理或决策性权力,故其资合属性大过人合属性,更多还是强调利益纽带的构建,故实操中常与股权激励计划进行衔接。


扩张型合伙人模式。这一模式的视野已超越单体企业边界范畴,是着眼于企业整个价值链,为获取和整合企业经营所需核心资源而构建的扩张模式。如笔者服务过的某高端礼品企业,其目标市场相对分散,商业模式很依赖在各碎片化市场中能接触高端群体的关键人物,故为其设计的城市合伙人模式就更强调对这类群体的吸引和利益纽带构建,尤其是拟上市企业股权和各城市主体股权的置换与业绩捆绑机制。这一模式下的合伙人模式人合或资合的含义都更为淡薄,更鲜明的特征在于对企业所需核心资源的获取及整合,从而服务于特定商业模式企业在增长阶段的扩张诉求。

合伙制模式流变对比

合伙人概念走出深闺,合伙制模式各种流变,背后都是社会经济发展这只无形大手在彰显其威力。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合伙人模式转变


其一,以TMT行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发展,驱动人才价值提升。较之传统制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核心商业价值在于创造性的商业模式或者核心技术能够在未来竞争中形成有效壁垒,而创新从来都是高度依赖于关键的创造性人才的,因而越是创新型企业中,核心人才的价值地位提升就越显著,对“人”的强调是合伙人概念不断外延的逻辑基础,同时,这一趋势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向更大范围扩展。

其二,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客观上增加了关键人才的市场议价能力。只有人员才会过剩,人才永远都是稀缺的。新常态下各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无形中增加了对关键人才的需求,这在客观上使得传统薪酬考核激励手段的效果出现衰减,人才议价能力的提升使得企业越来越强调非常规激励手段的应用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故各种合伙制模式就大行其道,且其适用对象范围也日益扩张。

其三,新经济发展趋势下,把人当成资源经营的必要性凸显。企业竞争维度越来越多元,企业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各种平台模式、自雇佣模式的流行都在说明,新玩法下,谁能最大程度最高效率整合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相应地,人更多被视为一种经营资源来经营,为我所用即可,未必要追求为我所有。

当然,坊间也有争议,如今的各种合伙制模式是否属于标准意义上的合伙制,对此,笔者倒觉得大可不必。合伙制的精髓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认可与尊重,凡是倡导对人才价值的彰显,能够助力企业经营资源获取与使用,那么,其对于企业的价值无疑都是正面的。合伙制的各种流变与调整,无非是不同行业、不同商业模式、不同企业实际环境下的适应性进化,所谓各花入各眼,并无高下之分,更无拘泥其是否符合经典定义的必要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