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贸易战-奉陪到底!”看高端制造业人才激励模式

来源:上海仁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8-04-24

4月2日,规模巨大的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了。在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之后,中国在这一天正式进行了反击。国务院关税司在凌晨发布声明,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具体内容主要如下: 




在这次“贸易战”中,和我们对中美擅长的领域的认知完全相反,中国对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终止减税,而美国对中国的信息产品和高端制造业开启征税(中美贸易战征税领域详见下图)。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对中国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遏制是出于对未来的考虑。这样奇妙的“反认知”现象烘托出中国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强劲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危机感。




笔者将结合我国制造业的人才现状,谈谈我国制造业人才的打造之路。


人才是打造制造行业竞争力的首要驱动要素





上图数据来源全球制造业首席执行官的访谈,数据表现了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排行,制造业高管再次将人才列为一国能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可见人才在打造“制造力强国”时的重要性。


高端制造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缺口现象普遍


李克强总理说过:“传统的’MADE IN CHINA 我们还要做,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以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中国高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再单单依靠劳动力打造的成本优势型传统制造业,而是依靠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打造智能升级型的高端制造业,正是在这个趋势下,高制造业对信息技术人才、高端专业领域的人才诉求更加强烈。


2017年2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行业内重点关注的人才及缺口进行了预测(如下图):



不难发现,制造业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全都来自高端制造业,而这些领域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未来10年,领域所需的人才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国家层面对于高端制造业人才的持续关注


国家给予了高端制造业一大波利好的政策,对很多领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宏观上国家针对制造业营造出了“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创业”的强烈气氛,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就业或创业。截至2016年,“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千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4%增长至2016年的82.2%。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集众智者成大事。”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制造智能转型,需要依靠人才的力量。


高层管理者年薪可观,企业针对关键职位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


高端制造业企业,都采用了相当有竞争力的薪酬对高端关键人才进行吸引。按照各大招聘网站公开信息,对2017年制造行业关键职位的薪酬进行了粗略的汇总,相关关键岗位的年薪范围如下图所示:





对于很多快速发展的制造型企业来说,需要更多高端人才来创造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类企业在吸引和招募人才时,往往会在薪酬待遇上比较直接,同时建立各种薪酬激励机制实现人才保留。


事业合伙平台激励作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常用策略


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吸引和保留高端人才的手段上也有侧重,可谓“人才大战,各显神通”。


国有企业是顺应国家政策和号召的领头羊,同时也享受着国家的大力扶持,他们在招募人才时,往往会宣传企业强大的平台和极具吸引力的机遇,例如先进的研发实验室,或者给予优秀人才海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是大型企业的优势,也是企业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时使用的策略。


民营企业在影响力或者平台上无法与国有企业逼迫,但可以借鉴的是在公司内部设置了创业基金,并与专业投资公司合作,支持员工进行内部创业。员工只要有好主意、好点子,公司就可以给资金鼓励他组建队伍去创业,而且员工可持股。


股权激励成为上市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才激励模式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在2017年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数量最多,达262个计划,市场占比64.86%。制造业作为推动股权激励业务最广泛的行业,一方面是因为这行业本身上市公司体量最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核心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


同时我们对已披露上市制造业上市高管的持股市场可以看出各关键岗位持有相当可观的持股市值。



综上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后,国内对于制造业营造出“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创业”的强烈气氛。


对于行业内企业来说,依靠国家对产业的积极导向,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激励模式,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业务高速发展,这让我们更有底气在中美贸易战中强势回应:奉陪到底!

 

作者 | 刘晟现任仁略咨询高级项目经理



返回列表